(资料图)
gig是一部非常特殊的作品,他所涉及到zz与社会问题是相对广义的,在半科幻的背景下SAC这一个概念本身就可以包含以及引出太多。SAC可以包含从家庭纠纷到国家外交;可以从修身养性到宗教信仰。所以说这也是我认为的第一个切入点:必须要要以宗教角度去解读gig。
宗教角度的gig:
作品里里有非常明显的暗示宗教的倾向,如本作真正意义上的男主、英雄中的英雄“久世英雄”;如“个别的11人”的病毒;又比如后期的难民独立;最明显的莫过于其最后两集对于耶稣的暗示。正常来说,宗教往往代表着迂腐,往往代表着被替代的东西。然而其中期反派于主角团的几段对话,却恰恰是在暗示从高位的他们俯视底层的群众,带动他们的情绪,带动他们的思想宛如宗教一般,说的简单点就是国家就是宗教的延伸。我认为gig有着这一种循环:个人-宗教--社会-国家-宗教。在循环过一轮之后,个人会排除在外,因为个人已经变成了SAC的一份子。而这时候唯一应该被否定的只有个人,而不应该是宗教,因为否定了宗教也是另外一种意义上否定了国家,否定了都是由个人组成的集体。所以说剧本才会设置久世英雄这么一个角色,一个新兴宗教,一个有想连接起全人类思想的“新时代的耶稣”。这也是设置给久世英雄与反派其身份的目的, 我曾经看过一篇解读gig设定的文章,其解读了给予他们的“处男”设定,对“处男”最直接的表达就是其本身就是反抗社会基础构成的行为,无法否定从上往下的支配或者说与主流思想不同的东西就没有反抗的资本,自然会变成SAC的一部分,变为国家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看,国家和宗教又有多少区别呢?正如国家是宗教的延伸一般,现代社会学也普遍认为,宗教的体系和国家一样有效率,但是缺失的是更上位的反抗思想,与主流观点不同的思想。这就是应该否定宗教的部分,否定一种从上往下的直系支配,但是很明显,这也是gig想讽刺国家的地方,这就是我认为的,解读gig的第二点,由中高层阶级发起的“战争”
由中高层阶级发起的“战争”
民众毫无疑问是愚昧的,不如说整个gig的故事就是为了给那些被信息所蒙蔽的愚民擦屁股的故事,但是这些真的能全怪在民众身上吗?如同一个人没法决定自己的出身与智力一般,每个人也没法控制自己获得的信息问题,但是与其不同的一点是,一个是先天的,一个是被赋予的,就这致命性的一点差别让大部分民众都陷落于SAC之中。第一部的结局,因为总统否定了九科的存在,这也就是否定了自己拥有比任何人都高的行动能力的特权,所以最后他下台了,否定了自己作为高层的特权,即是否定了国家的根本。而第二部的反派,他想要证明的就是自己拥有特殊的能力,有可以不是享用这份特权,而是制造这份特权的能力,所以自然而然的从结果来看它可以说是大获全胜,除了有塔奇克马以及被认为是花瓶的女性总统的意外之外,没有一步走错,这恰恰也证明了,国家本身就是有这种特权在支配,而反派是在享有原本的属于高层的特权之上才可以进行的叛乱。反过来看隔壁的久世英雄,他也是在获得一定的声望的情况下,这代表着他也至少在难民群体里拥有着特权。在这种情况下他才用程序去操控民众的经济,才有和日本交涉的方法,然而,整个难民群体只有他一个人有这种资格,这亦是一种特权的表现。
我认为女性的社会地位是非常特殊的存在, 鸭子会设定一个女性总统并非没有意义。一般来说女性更为感性,而尤其是日本特殊的文化,导致日本的女性都非常的顺从,更容易被操纵,更容易被赋予SAC,这更是在其地位中的低处体现,作为一个较低地位的存在,更是作为一个女性,在最后却用自己分内的特权去阻挡了反派最后的行为,这是因为它本身在表面上的特权远高于反派,所以她在表面上拥有这个能力与内在问题作为抹平与反派作为同等的高度去对抗,这亦是一种地位之间的战争。在此之间,作为民众的我们不能做任何事情,我们大部分情况下,只是想保护自己的生活,但事实上,这种保护自己生活的心情也是在守护虚假的“和平”。
被守护虚假的“和平”
作品里有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就是作为偏正派的久世英雄,他使用的经济来源竟然是日本国民银行账户里被抹掉的分以下的财产,这代表着日本国民用自己的钱来攻打自己。这一点实在是非常有意思,如果从更长的视角来看,这一整件事情的话,那就应该是:国民交的税用来向外部打仗-外部打仗会造成难民-难民涌入自己的国家-难民挤压自己国家的资源-国民认为这和他们没有关系,想把难民逐出自己的国家,这时候又引发了一场国民与难民之间的战争,但是从开头来看,这场战争一开始就已经爆发,在难民还没有涌入国家的时候,这场战争就已经开始,那不就代表,在这中间空闲时间享受的和平以及更好的生活,本身就是虚假的,而日本人拥有这么好的经济,本身也就是建立在那些难民的流离失所之上,那么日本国民享受的那些,额外的待遇本身就不应该有,难民只是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那为什么会在这边引发一场真真正正在本土的战争呢?
众所周知日本是个皮包国家,而他们还有失落的30年这种历史,很明显,这也有暗示这些历史,但是与剧情不同的是,在日本的失落的30年通货膨胀非常的厉害,导致整个国民的思想消散。人只要经历过好的生活,就已经很难再去过差的生活,但事实上,我们的生活根本没有变呢?我们只是没有矛盾向外转移了,所以所有的矛盾只能内部消化,我想这不仅仅是gig给的暗示,更是来自于历史的启示。
话说回来,在gig这种虚假的和平之下,所展现的也就是“日常依旧是战争的延伸”如果往业内作品来说的话,大部分的日常搞笑番,貌似都是建立在某些配角的痛苦之上,往大的说,我们的生活总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只是某些时候,那些环境已经逐渐流落到我们的身上,只有在这时候我们才会意识到我们所过的一切,或许都是“虚假”的,我认为这也是冷战思维的一种延伸,或许在这个时代,我们的冷战并没有结束。这一点依旧也可以回到上一个大项,我认为这两点是互相存在,就是我认为的最后一大点:无人街之下的统合性
无人街之下的统合性
虽然我一直认为“终日饱食的我”是攻壳的最强单集,但是“无人街”确实应该是gig的最强单集。无人街提出了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到底谁是谁的模仿者?这个我认为和第一季“没有真品的复制品”的这个概念有细微的差距,可能也可以认为是鸭子与神山的思想冲突。“个别的11人”严格意义上是有社会原型的,只是这个社会原型就是这套,循环的社会体系所诞下的污垢(其实和无罪这个概念很像吧,至少在抽象程度上是蛮像的)。而这一点又和上面的第二大第三大点统合,而作为反派,想塑造英雄的这一点,又在与第一大点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