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梦瑶
4月13日,第二届山东济南·槐荫科技嘉年华暨科技成果转化高峰论坛在京沪会客厅举行。 现场,槐荫携手山东省科创集团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公司,16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落户,槐荫区高新技术企业联盟同步正式成立。以“科技兴”助济南“西兴”,槐荫区再迈出坚实步伐。
汇聚科创平台
(资料图片)
支撑创新驱动
13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中国科学院院士陆林、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陈飞勇以及200余位来自全国著名高校、科研院所、高新企业的嘉宾汇聚一堂,为槐荫争做“科创济南”主力军建言献策。
“目前,实验室整合了浙江大学、浙大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等优势资源,并与多个国内知名医药生产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构建了一条从“基础理论创新”“关键技术突破”“产业化实施”到“推广应用”的完整创新链条……将为济南、山东和我国生命科技领域创新发展做出更多贡献。”李兰娟在论坛上发言表示。由李兰娟院士领衔的济南微生态生物医学省实验室目前坐落于槐荫区,是济南建设的3家省级实验室之一,着重在“微生态与感染”“微生态与衰老”和“微生态与颠覆性生物医学技术”三个战略研究方向上发力,致力打造成为国际先进的“科研-转化-应用”创新平台。
一大批顶尖院士工作站、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产学研合作基地扎根于槐荫,共同推动槐荫这座科创之城的华美蝶变。 记者了解到,坐落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的山东省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院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陆林领衔,引入国际脑科学领域的院士资源,加速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进程,将打造继北京、上海之后的全国脑科学产业发展与类脑研究“第三极”;此外,随着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国家人类遗传资源山东创新中心、齐鲁中科现代微生物技术研究院三大国家级创新平台辐射效应进一步释放,广安门医院济南医院正式获批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
近年来,济南市槐荫区锚定“科创兴区”总体目标,成立由区委书记孙常建挂帅的“科创兴”领导小组,强力推进科技创新五年行动计划,依托济南国际医学中心、济南槐荫经济开发区、山东科创基地、山东数字金融产业园等,打造多层次科创平台,赋能现代产业体系创新发展。目前,全区拥有院士工作站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9家、省级研发机构44家,高新技术企业277家,院的及校企产学研合作基地达200余家,先后被评为全国创新百强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区。
助力科研成果
走向企业生产线
科研成果只有走出实验室迈向企业生产线,才能真正成为助力产业发展的“灵丹妙药”。
“这次举办高峰论坛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推动一批产学研合作项目,一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会和槐荫区企业进行深度融合、交流,更好地把这些高水平项目在槐荫区实现从样品到成品转化,从而转化为槐荫区蓬勃的发展动能。”槐荫区科技局局长王剑表示。当天的活动现场,槐荫区做“红娘”为高校、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牵线搭桥,给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安全性试验、超高速显微图像扫描仪等16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找到了“婆家”。同时,山东省科创集团和槐荫区联合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公司,槐荫区高新技术企业联盟也正式启动。
近年来,得益于一系列成果转化,槐荫已经成功孕育了世界三大数控冲压装备制造商之一的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小家电行业的“领航人”九阳公司,打破国际垄断、占领国际制高点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行业领军企业山东天岳公司,成立不到两年的山东科创(槐荫)基地,现已落地58家科技型企业,其中高新技术企业7家,建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6家。2022年,全区新登记技术合同472项,总成交额47.81亿元,同比增长950.23%。
推动才聚槐荫
蓄能“西兴”战略
“在上海工作20多年了,回到济南,既有故土情结,也受槐荫区对新型科创企业支持的吸引。”高峰论坛上,济南市“海右计划”高层次创业人才李鲲分享自己的经历,她带着团队回到济南后,创办了山东数健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数健科技是产学研用技术创新平台上孵化出来的高科技创新公司,由海外归来的院士带领多名博士、硕士组成团队落地扎根槐荫,近三年来,数健科技专注在医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领域,搭建了多个省、市内的创新平台,然后推出了多个新型转化成果走向市场,今年企业还准备冲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和市级瞪羚企业,相信在槐荫这片沃土上,在产学研用的赛道上会加速成长。”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槐荫区制定“科创十条”,“智汇槐荫”人才新政22条,还有专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制定的“黄金18条”扶持政策,设立了1亿元的产业扶持资金、2000万元的人才专项资金和目标额度10亿元的区政府投资基金,完善人才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配套政策,加快推进“类海外”环境建设,营造开放便利的海外人才引进和服务机制,开创“才聚槐荫”的崭新局面。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才团队选择落户槐荫、逐梦槐荫。目前,全区人才资源总量达18.74万人,其中两院院士、国家级人才工程、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省级以上领军人才200余人,市级以上领军人才300余人。槐荫区委书记孙常建表示,下一步槐荫区委、区政府将继续深化全周期、全链条服务,积极承接国家重大创新载体和科研重器建设,创新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全力辅导和扶持企业参加济南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力争打通“研发—中试—产业化”创新链条和产业链条,全力营造各类创新要素各扬所长、良性互动最优科创生态。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